欢迎访问四川众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网站

产品中心

所有  |  

铝合金钝化

铝合金钝化

关于钝化,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是这样叙述的:在常温下,铝遇浓硝酸时会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从而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发生反应。因此浓硝酸可贮存在铝制品容器中,亦可用铝槽车运输。那到底什么叫做钝化呢?如果在室温时试验铁片在硝酸中的反应速率以及与硝酸浓度的关系,我们会发现铁的反应速率随着硝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它的反应速率迅速减小,继续增大硝酸的浓度时,它的反应速率更小,而后不起反应,即铁变“稳定”了,或者像一般所说的。铁发生“钝化”了。不仅是铁,其他一些金属也可以发生钝化。如Cr、Ni、Co、Mo、Al、Ta、Nb、和W等,其中容易钝化的金属是Cr、Ni、Mo、Al、Fe。不仅硝酸,其他强氧化剂如氯酸、碘酸、重铬酸钾等,都可以引起金属的钝化。在个别情况下,少数金属能在非氧化剂介质中钝化。例如:镁在氢氟酸中钝化,钼和铌在浓盐酸中钝化。一般说来,钝化后的金属,在改变钝化条件后,仍能在相当程度上保持钝化状态。例如:铁在浓硝酸中钝化后,不仅在稀硝酸中保持稳定,而且在水、水蒸气及其他介质中也能保持稳定。钝化后的铁不能从硫酸铜中置换出铜。有许多因素能够破坏钝化状态,或者阻止金属钝化的发生。将溶液加热或加入活性离子,如Cl-、Br-、I-等和还原性气体如氢(特别是在加热时)都能使钝化金属活性化。吸附理论认为,金属表面并不需要形成固态产物膜才钝化,而只要表面或部分表面形成一层氧或含氧粒子(如O2-或OH-)的吸附层也就足以引起钝化了。这吸附层虽只有单分子层厚薄,但由于氧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改变了金属与溶液的界面结构,使电极反应的活化能升高,金属表面反应能力下降而钝化。此理论主要实验依据是测量界面电容和使某些金属钝化所需电量。实验结果表明,不需形成成相膜也可使一些金属钝化。两种钝化理论都能较好地解释部分实验事实,但又都有成功和不足之处。金属钝化膜确具有成相膜结构,但同时也存在着单分子层的吸附性膜。目前尚不清楚在什么条件下形成成相膜,在什么条件下形成吸附膜。两种理论相互结合还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因而钝化理论还有待深入地研究。【典例】铝粉在1000℃时可与N2反应制备AlN。在铝粉中添加少量NH4Cl固体并充分混合,有利于AlN的制备,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H4Cl分解产生的HCl能够破坏Al表面的Al2O3薄膜现在大都认为,金属的钝化是金属与介质作用,生成一层致密保护膜的结果。这层保护膜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例如,在有些情况下,铁氧化后生成较复杂的氧化物,其组成为Fe8O11。经过测定,铁在浓硝酸中的金属氧化膜的厚度在3~4nm。这种氧化膜将金属表面和介质完全隔离,从而使金属变得稳定。钝化使金属变得稳定。从本质上讲,这是由于金属表面覆盖了一层氧化膜,因而提高了金属的抗腐蚀性能。为了提高金属的抗腐蚀性能,可采用化学方法或电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人工氧化膜。这种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氧化处理或发蓝。它在机械制造、仪器制造、飞机及各种金属日用品中,作为一种防护装饰性覆盖层而被广泛采用。一般钢铁容易生锈,如果将钢铁零件的表面进行发蓝处理,就能大大增强抗腐蚀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像弹簧、钢丝等,就是常用这种方法来保护的。常用的发蓝方法有碱性发蓝法和蒸气发蓝法。铁在含有氧化剂和苛性钠的混合溶液中,一定温度下经一定时间后,反应生成亚铁酸钠(Na2FeO2)和铁酸钠(Na2Fe2O4),亚铁酸钠与铁酸钠相互作用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膜。

查看铝合金钝化全部详情 >>

联系人:曾先生

联系电话:15828288055

邮箱:1766890492@qq.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经开区南一路55号

 
www.diyibo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