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服选择时,由于设计师的缺失,导致款式单一,审美性差,缺乏时尚感
我国的中小学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普及运动装,一直到现在,运动服几乎就是校服的代名词。目前我国还没有校服的**和加工企业,很多学校的校服甚至款式色彩等 相同, 的区别只在于前胸或后背上学校的拼音简写。同时,作为校服的运动服在款式结构上没有性别差异,以运动服作为校服,也就不能体现学生时代性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校服的设计不能从中小学阶段开始性别的教育,不能不说是校服设计的一个失败。因此,没有性别差异的运动服不适宜作为校服, 不要说时尚美观的设计了。
2.校服的质量不过关,存在危害学生健康的重大隐患
目前我国关于学生校服的标准主要有:行业标准FZ/T73021-2004《针织学生服》、FZ/T81003-2003《儿童服装、学生服》; 标准GB/T22854-2009《针织学生服》、GB/T23328-2009《机织学生服》。这些标准对于校服的面辅料、工艺、染色剂等的选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很多地方的校服在选购时没有对这些标准加以认真审查,导致购买的校服质量差,穿着时出现起毛起球、易掉色、不透气、开线、破损等问题,甚至于校服中有断掉的机针,加上染色剂的低劣导致甲醛和pH值超标,严重危害学生的健康。学校关注的是校服的款式和价格,忽略了校服的“甲醛”、“pH值”等是否超标问题。
3.学校在选购校服时人性化缺失
学校在选购校服时没有注意作为校服的主体———学生的心理,以及家长的诉求,很多地方的学校在采购校服时不是招标的形式,校服的购买方式也只有一种,那就是款式和价格由学校*,由学生根据身高和体重上报所需要的型号。这种不透明的收费形式和强制性的购买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满。学生对于千篇一律的运动服也不感冒,只有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才穿。作为直接的消费者,家长尤其是学生本身应该有参与选择校服的权利,对于校服应该听取他们的意见。
近年来,受日韩等影视剧的影响,学生对日、韩以及西方的校服样式心动不已。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或经典的绅士造型塑造了梦幻般的时尚潮流,作为个性塑造 不稳定的学生来说,时尚的个性服饰让他们艳羡不已。反观自己宽松肥大的运动装,难以产生由衷的喜爱,校服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凝聚力作用。有调查显示,约七成的学生支持自己设计校服,约五成的学生动手改过自己的校服。这反映了他们对目前运动式校服的不满,希望自己的校服能跟*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