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藏旭恒商贸有限公司的网站

产品中心

所有 西藏商贸网  |   朗县核桃  |   酥油糌粑  |   虫草  |   波密天麻  |   天珠  |   墨脱石锅  |   藏族头饰  |   噶乌  |   藏毯  |   氆氇  |   酥油花  |   藏银  |   唐卡  |   风干肉  |   金耳菌  |  

西藏商贸网

西藏旭恒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03月17日,注册地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羊达乡通嘎村航龙钢铁物流园6栋6-1-15,法定代表人为李朝军。经营范围包括隧道路桥工程、钢材、水泥、装饰装修材料。【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西藏旭恒商贸有限公司旗下【西藏商贸网】是西藏地区专业的B2B2C一站式资源整合平台,平台旨在大力扶持线下传统西藏特产相关行业中小企业融入互联网,帮助传统销售行业相关企业商家打通线下线上整合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资源,从而实现打破信息壁垒,合理配置资源开拓线上营销、销售渠道,直接链接消费者,创造线上营收的目的。西藏商贸网-西藏特产牦牛肉西藏的牦牛肉当然是出名的,牦牛肉制作成的生肉酱那是小编吃过难以忘怀的美食之一。藏族有句谚语: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而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的身影。到西藏,如果没吃过西藏的牦牛肉,就不要说你来过西藏。牦牛一直以来被称为“高原之舟”,高原牦牛都以牧草为主食,小编曾在藏区跟团旅游时听导游提到过,高原牦牛吃的是山珍味:吃的是冬虫夏草、喝的是农夫山泉、拉的是六味地黄丸,确实很形象的体现了牦牛的生长环境,因此,牦牛肉的肉质可以说,是牛肉中的极。在西藏,牦牛肉为常见的做法就是被制成牛肉干,牦牛肉干顾名思义当然以牦牛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在制作牛肉干时,为了保持牛肉的原味,很多地方的藏族人会将洗好的牦牛肉剔骨切成不同长度条状,然后直接悬空挂到通风阴凉处。不过,在西藏正宗的牦牛干是没有添加太多的调味料腌制的,等待自然风干后就可以直接食用了,不过,一般人可能难以接受这样风干后的味道。现在市面上很多改良过的牦牛肉干,味道确实不错,值得推荐购买,可以带回家和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品尝。

朗县核桃

雅鲁藏布江北边有片“千年核桃林”。这里老的核桃树有2100岁。到朗县的旅客络绎不绝,大多都是为了一睹千年核桃树的真容。冲康村126户人家的300棵核桃树,都在这片千年核桃林中。驻村干部杨子安说:“朗县核桃很出名,核桃自然很受附近游客和邻村村民的欢迎。但每年我们打下来的核桃都有一万四千多斤,核桃产量太高了,仅靠周边市场很难全部消耗掉,滞销的情况每年都会出现。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大量核桃打下来只能囤积在农户家里,卖不出去。”核桃销量的大幅下降,导致部分村民直接断了经济来源。县政府为缓解农户经济压力,决定拓宽销售路径,发展电商销售。这一新举措,不仅可以打通核桃的线上销路,更能增加核桃销量,尽快实现经济回暖。杨子安向人民网记者介绍,“以前没人做电商,主要的原因是大家不了解电商这个新兴产业。老百姓觉得风险大,自然不愿意尝试。现在,我们鼓励大伙开网店,并为老百姓解决后顾之忧。”在一个月内,驻村工作队就建立起专门的电商培训中心,为村民进行页面设计、店铺运营、售后服务等技能培训。驻村工作队还通过联系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县仓储物流分拨中心,为村里的网店解决了产品包装、仓库储存、物流分发等几大难题。这下,有了政府的保障,百姓们都积极开起了网店。今年2月,冲康一家网店“朗县其律藏芝源土特产店”正式上线,仅半年时间,收入已经达1.6万元。“初,家人不支持我开网店,提出了很多顾虑。但是驻村干部到家里多次动员我,不但详细讲解电商相关知识,还教我如何运营网店。了解了政府的政策后,我们一家都觉得这个脱贫的新路子靠谱,特别愿意干。”冲康村90后小伙子其律,如今已经是村里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酥油糌粑

西藏的特色饮食,绝非天价的冬虫夏草,也不是满大街都在售卖的牦牛肉干。藏族从不吃冬虫夏草,他们在青藏高原生活了几千年,没发现那玩意儿有什么功效,不过他们对汉人如此崇尚这东西很是激赏,有钱赚多好。藏族也不怎么吃牛肉,信佛的缘故。卖给游客的那些所谓的牦牛肉干,假货占了十之八九,西藏养不了那么多牦牛,传统牦牛肉也不是市面上那种红黑色,而且是用生牛肉风干的,咱们内地人肠胃吃不消,也没那个牙口。再说了,牦牛肉的营养并不比普通黄牛肉更好。本地人都不吃或者少吃的当然算不得特色饮食。藏族千百年来传统饮食其实就是两样:糌粑、酥油茶。茶叶还是内地来的,所以归结起来那就只有酥油糌粑,前者用用牛奶制成,后者青稞打出来。第一次进藏时很是不解,酥油和酥油茶随处可见,却遇不到糌粑。那一回进藏是几个人结伴,我只能偷空进两次藏餐馆,菜单上没有糌粑,只有面条、包子、炸土豆等,记得路过拉萨的一家粮油店,见小黑板上写着糌粑,却也不知是什么模样。奇怪了,青藏高原上重要的主食,为何不见踪影?第二次独自一人爬上世界屋脊,只在藏餐馆吃饭,很久也没见过糌粑。直到有一回在川藏线上的一家藏餐馆吃早餐,看到菜单上有炒面和藏炒面两种,当然选了后者。端上来的是碗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炒面,颜色较深,兑上热水用勺子搅和半天才调开,只觉得入口粗糙,缺少面粉特有的香气。十五块钱一份,就这么一碗东西?这是川藏线,游客密集的地方,贵点也可以理解。既然这么贵,为什么弄得好吃点?如果说颗粒粗糙是因为磨粉设备太差,没有香气又是什么缘故?是放太久了?我看到老板娘靠在通往厨房的门框上,手里捧着一只搪瓷碗,捻着什么往嘴里送,问她吃的是什么,她说和我一样,都是桌上这一大碗里的东西。既然这样也不好多说什么,我默默地将炒面糊糊吞下,转身出门。驾车离开后不久才猛然想到,我刚才吃的是糌粑。

虫草

冬虫夏草(学名:cordycepssinensis),又名中华虫草,又称为夏草冬虫,简称虫草。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它是由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虫,使幼虫僵化,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长棒状的子座而形成(即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它主要产于中国青海、**、新疆、四川、云南、甘肃、贵州等省及自治区的高寒地带和雪山草原。真正的冬虫夏草均为野生,生长在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高山草地灌木带上面的雪线附近的草坡上,对自然环境要求高。夏季,虫子卵产于地面,经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变成幼虫后钻入潮湿松软的土层。土里的一种霉菌侵袭了幼虫,在幼虫体内生长。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来临,霉菌菌丝开始生长,到夏天时长出地面,外观象一根小草,这样,幼虫的躯壳与霉菌菌丝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冬虫夏草”。菌孢把虫体作为养料,生长迅速,虫体一般为四至五厘米,菌孢一天之内即可长至虫体的长度,这时的虫草称为“头草”,质量好;第二天菌孢长至虫体的两倍左右,称为“二草”,质量次之。因为僵化后会长出根须,所以被称作冬虫夏草。药理学现代研究结果中,青海冬虫夏草含有虫草酸约7%,碳水化合物28.9%,脂肪约8.4%,蛋白质约25%,脂肪中82.2%为不饱和脂肪酸,此外,尚含有维生素b12、麦角脂醇、六碳糖醇、生物碱等。虫草能直接嚼着吃吗想必很多人会认为冬虫夏草买回家自己洗洗泡水嚼着吃就可以的。事实上手工清洗很难去除干净,也不是用开水泡就能够杀灭的。

波密天麻

波密,古称博窝,藏文意为祖先,位于西藏东南部。波密县风景秀丽,素有“小瑞士”、“绿海明珠”之称。由于波密县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波密县林下资源生物的多元性和优异性,波密天麻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波密天麻”属于天麻中的乌天麻,具有成品率高、折干率高、天麻素含量高的特点,其外部特征为清晰的环纹、鹦鹉嘴、脐眼明显、质坚、体实、无空心、特异气味浓,个大、肥厚、椭圆、略扁、表面黄白至深棕色。具有性微寒、味甘,有熄风镇痉作用。能够医治头痛、头昏、眼花、风寒湿痹、小儿惊风等症状。在国内外业界已具有一定知名度,市场供不应求。波密是西藏林芝地区的下辖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帕隆藏布河北岸。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北麓东段,为冲积平原,高峰明朴不登山,海拔6118米,全县总面积16578平方公里。波密县水资源十分丰富,除降水量和地下水外,主要河流年均流量31.5亿平方米。境内有帕隆藏布河水系,易贡错湖、古错湖等冰碛湖80多个,其中易贡湖名列藏东50多个淡水湖之首,面积22平方公里,形成于1900年。波密县总体地势呈现出东高西低,四周为山地,中部为河谷区,岭谷相间排列的地理分布格局。在海拔3600米至2500米左右的雅鲁藏布江支流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流域的河流两岸广泛发育着平缓的河漫滩地,冲积阶地与洪积扇,成为当地的肥土良田。波密县受印度洋海洋性西南季风影响,印度洋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进入帕隆藏布河和易贡藏布河,抵达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因此,海拔2700米以下属亚热带气候带,2700-4200米属高原温暖半湿润气候。

天珠

或许对于古董收藏士来说,天珠不过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藏品,收到手中之后可以进行保值升值等等。但是对于西藏地区的人来说,天珠其实是美好生活的一种寓意象征。天珠的主要材质是九眼石页岩(页岩中形成的一种玛瑙),其开采于西藏附近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早在唐朝时期,天珠就已经在西藏地区非常有名。不过因当时开采困难的缘故,以至于天珠非常珍贵,当时的藏区人民认为天珠乃是天降之石,因此有关天珠的传说记载非常之多。天珠又有一眼天珠、二眼天珠、三眼天珠……九眼天珠之分,其中九眼天珠是天珠中的上品。名藏族史诗《格萨尔》中就有一部单独的“宝物颂”专门介绍九眼天珠。可能很多人会以为九眼天珠之所以为上品,是因为天珠上面的“眼”多?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天珠除了有九眼之外,还有十二眼、十八眼这般众多的“眼”。之所以九眼天珠为佳天珠,那是因为九这个数字在藏区佛教文化中,是吉祥之数。因而,九眼天珠便有:集九乘功德,慈悲增长,权威显赫,离苦得乐之意。在天珠修功德中,九眼的寓意能够包含所有图腾的象征和意义。佛法修行境界圆满之后,乘莲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时,所乘莲台若为九品莲台,则为修行高等境界。九眼天珠之中的“九”亦有同样“无法度量、无法超越”的高深境界之意。天珠是源于哈拉帕遗迹出土的玛瑙镶蚀技术,跟什么九页岩的天然图案、天外来客和海洋生物化石没有一毛钱关系。所以我们要理智对待天珠,天珠只不过是一种来自西亚的玛瑙镶蚀珠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墨脱石锅

中国边疆产自西藏墨脱县,墨脱县是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前流经我国境内的后一个县,也是西藏东南部为偏远的一个县,2013年10月31日通路,也是全国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墨脱石锅原料为世界上稀有的天然皂石,质地绵软,石锅以灰褐色、灰巴色为主色调,形状为桶形,厚2-3厘米,规格大小不等,大锅直径大约30厘左右,中等的直径20厘米左右,小的直径10厘米左右,锅底有平底和弧形两类。墨脱石锅可耐2000℃高温,具有传热快、不粘锅、不变色等优点,汤汁香浓可口、后味醇厚、持久。石锅以灰褐色、灰白色为主色调,形状为桶形,厚2至3厘米,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烧菜的小石锅小巧玲珑,长圆形,直径约30厘米,高20厘米,把长20厘米;供婴儿煮粥的石锅呈扁园形,直径约10厘米,留有长手柄;烙饼使用的皂石板,直径约35厘米,板厚2厘米。墨脱石甚是传奇,在当地用钢刀削石,可以削石如泥,一旦离开墨脱,石头便坚似钢铁,墨脱石为何具有如此特性不得而知。墨脱石锅可耐2000℃高温,具有传热快、不粘锅、不变色等优点,汤汁香浓可口、后味醇厚、持久。常食石锅炖煮的食物对高血压、心脏病、心脑血管等疾病患者具有明显的食疗保健作用,是用来火锅、汤锅、煮饭、炖肉、煮菜的佳器具。由于气候原因,每年仅七八两个月才能上山采制。上山前需备足两个月的食品和柴火,由于不通公路,制成后用牦牛和马驮下山,放入雅鲁藏布江江水中浸泡30天左右才能使用。石锅含有人体所需的锌、铁、钙、镁等16种微量元素,用的越久对人体越有益。

藏族头饰

藏族头饰繁多,显示康巴人华贵的要算女性的头饰了。许多到过康巴的人都说,凭康巴藏族人家的摆设不能判断他们的富有程度,只有看到女主人的头饰才可以作出判断。女孩子长长的头发被编成许多细细的发辫时,说明她已经成年,她们的头发上就会戴起越来越多的饰物。从头饰上看,其饰品主要有金、银、铜、贝壳、蜜蜡、珊瑚、玛瑙、绿松石等。康区一般把头饰分为四种:“栋久”,从两鬓发际垂下的饰物;“脱久”,从耳上两侧发际垂下的比“栋久”稍大的饰物;“连久”,从发辫梢连接的假发上的胎板及饰物;“达久”,头顶至额前或两端的珠串饰物。牧区妇女头饰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是头顶正中戴一个类似银盘的发饰,银盘上铺以红色毡片,周围镶嵌着珊瑚珠和绿松石,中是一颗硕大的红玛瑙珠。有在额上或头顶处佩戴大枚琥珀或镶珠银盘,呈一点式样式。有头顶及两鬓对称佩戴嵌珠银盘,呈三角式样式。有头顶、后脑两鬓各佩戴一枚黄色琥珀或嵌珠银盘,呈梅花式样式。头饰中还有在头发两侧戴上一串串由各种宝石串成的饰物。此外还有些妇女的头饰是戴在头发后面的长长的带子,用布或氆氇做成,从头顶一直垂到腰际。带子上镶嵌着众多大大小小、不同造型的金的、银的、珍珠的、珊瑚的饰物,可谓价值连城。这种头饰带有仅从前额经头顶、后脑及腰后戴一根头饰带的;也有再从额际两侧经双鬓、双肩于腰际戴两根头饰带,或呈三根头饰带的;还有以红珊瑚珠、绿松石编串成环状帽饰的;也有以象牙、红珊瑚珠、珊瑚树、琥珀、绿松石编串成盔状帽饰的。

噶乌

噶乌在西藏居民生活中的意义由于汉族的护符。一般是用银或铜制成的小盒,外形小巧,雕饰精美,有的还在上边镶嵌宝石、松石、珍珠等等,里面通常会装有泥塑或金属制的小佛、藏药丹丸、小佛画或佛照片等佛教意义的东西,西藏居民们一般随身携带怀中用以祈佛保祐,护避邪。噶乌在西藏居民生活中的意义由于汉族的护符。一般是用银或铜制成的小盒,外形小巧,雕饰精美,有的还在上边镶嵌宝石、松石、珍珠等等,里面通常会装有泥塑或金属制的小佛、藏药丹丸、小佛画或佛照片等佛教意义的东西,西藏居民们一般随身携带怀中用以祈佛保祐,护避邪。对于藏族百姓而言,将小佛像或高僧大德加持过的物件装在噶乌盒里,是一种宗教行为。出于尊敬的心理,藏族百姓认为直接佩戴佛像是对佛的不尊敬,佛像直接和人的皮肤接触,属于污渎佛像的行为,所以会用噶乌盒把佛像装起来再佩戴以减小罪过。而且未经主人允许,噶乌盒是不允许别人随意触摸的。每当遇上重大节庆,便会看到熙熙攘攘的八廓街上,绚丽多彩的藏装,还有各式各样的噶乌盒,非常端庄华贵。所以说,一个小小的噶乌盒,不仅仅只是佛像的载体或容器。更是藏族百姓内心深处为敬畏的清净地。接触藏秘的人,都会有一个甚至以上的噶乌,他们在参加会的时候会把噶乌带在身上,继续加持再加持,每个人的噶乌里都装有属于自己的宝物,比如像高僧舍利或者甘露丸之类的佛家灵物。许多虔诚的西藏认为噶乌里边所装的甘露丸可以在危机时救人一命,所以他们会随身携带意味珍贵信仰的宝贝放在噶乌里边。噶乌多为金、银、铜三种材料制成,也有木制噶乌。但是以银制噶乌为普遍;形状也是各不相同,一般盒面上可镶嵌有玛瑙,松石或者雕刻着多种花纹图案。

藏毯

藏毯在藏语中统称为“仲丝”,与波斯地毯、土耳其地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毯。藏毯是西藏族传统的手工艺品,在青铜时期,就有一种叫“毛席”的原始地毯,随着不断地发展,藏毯逐渐进入了农牧民家庭和生活。与此同时,藏毯也用来敬奉寺院,或是人们在土坑上使用。后来发展到现代,藏毯主要以驼色、米色、珊瑚红色作为主色调,加上具有鲜明特色的藏族的传统图案,毯面色调呈现出柔和之感,毯面布局也是构思巧妙。传承千年的藏毯是西民族手工艺品中的精品。作为世界三大名毯之一,藏毯以其精良的制作,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图案,讲究美学搭配的着色闻名于世。藏毯以雪域高原得天独厚的畜牧业为依托,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传承,完整地保持了藏族民间工艺的独特风格,在世界织毯业中独树一帜。藏毯的图案、色彩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浓缩着藏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藏毯在明朝时期就以选毛纯、做工细、颜色美和花样全著称,尤其是西藏发明的“拉杆结扣法”确定了藏毯栽绒长和绒头粗的特点,成就了藏毯的精致与典雅。习惯上,藏毯被分为寺庙用毯与世俗用毯。寺庙用毯为:禅毯、幡毯、柱毯、金刚法舞毯、门帘毯等。世俗用毯为:室内卡垫、地毯、马鞍毯、马褥子、驴遮面、坐垫等,与雪域高原独特的生活方式,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藏毯在以前是只限于王公贵族的专属奢侈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如今,藏毯已融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西藏广大农牧民和普通百姓家庭实用的生活物品。展品仿佛穿越时空,在岁月的长河中记载传承着发展与变迁、传统和现代的多元精湛艺术技艺。

氆氇

氆氇是藏族手工生产的一种羊毛织品,经纺纱、染色、织造、整理等工序制成,细密平整,质软光滑,是加工藏装、藏靴、床毯的主要材料。氆氇相传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藏族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地位如内地的棉布一样重要而普及。在藏族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地位如内地的棉布一样重要而普及。氆氇为藏族人民以手工制作,细密平整,质软光滑,作为衣料或装饰的优毛纺织品,是以西宁羊毛为原料,经纺纱、染色、织造、整理等工序制成。一、将羊毛用纺锤拈成线,借助简单纺架手工操作。用此方法,一个技术熟练的妇女,一天可织近3米氆氇。二、将羊毛用纺车纺成线,再用梯形木结构织机纺织。织氆氇用的是老式木棱织机,织好以后是白色的,宽24厘米左右,可以作男式服装。但一般都要染成黑色,也有染成红、绿等色彩。氆氇是加工藏装、藏靴、金花帽的主要材料,相传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藏族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地位如内地的棉布一样重要而普及。氆氇是羊毛织品,结实耐用,保暖性好,所以很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它用于制作衣服和坐垫,有不同粗细等10多个品种,手工生产一般用纺锤捻线,织机织造,宽约40厘米。毛线用茜草、大黄、荞麦和核桃皮等做染料,可染成赭红、黄、绿等颜色。品,是以西宁羊毛为原料,经纺纱、染色、织造、整理等工序制成。氆氇的织成工序早在1300多年前,西藏的文献里就已经出现了氆氇,文成公主进藏前后,西藏的氆氇类织品已经非常普遍,而到了元朝,氆氇已经能够作为贡品传入内地。一匹氆氇的织成,需要经过许多道工序,如剪羊毛、洗羊毛、弹梳羊毛、捻线、染色、织造、整理等。一般幅宽20多厘米,颜色有白、黑、蓝、红、赭、青等。其品种很多,总的可分为普通氆氇和细氆氇。细氆氇,纹理精细紧密,质地柔软,可与机织毛呢相媲美。

酥油花

酥油花,早确然只是“花”。用酥油做作而成的花,用来作为佛前七供之一。随着历史的演变,佛前七供的内容也有不同版本,更有以七杯水作为七供的替代。但对于有条件的大型寺院来说,七供依旧沿袭了早的传统。用鲜花供佛,是令内心十分愉悦的事情。原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在生病住院期间,每当有携带鲜花前来探望的亲友,朴老总是会挑选好的用于供佛。然而作为七供之一,鲜花受到时令和地域限制;尤其对位于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来说,茫茫雪域,花草的种类有限,花期更是极短。用酥油制作成花朵样献于佛前,也算是藏族同胞因地制宜想出来的方法,恭敬心,永远是内容大于形式。这就是酥油花初的缘起。也有不同论点,认为酥油花起源于佛教在藏区传播之初,本土原始信仰中有杀生献祭的习俗,这与佛教戒律相违背。为了不违背戒律同时仍能够保留献祭这一传统,于是用酥油制作成各种动物等,替代原有的祭品。酥油花作为佛教圣地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是酥油花制作成为五明之一“工巧明”之后的事情。这时候的“酥油花”已经不限于用酥油制作成花朵,而是用酥油进行彩塑。内容从初的花朵发展为佛本生故事、大型历史场面,传说故事、诸佛菩萨塑像、吉祥图案等等。由于酥油质地细腻,在表现人物皮肤和花瓣等细节上,有一定范围里的不可替代性,想来这也是原本从单方面而言,纯粹属于信仰的行为被称作艺术的原因。当然,如果溯本追源,人类所有的艺术行为,都起源于某一种本能的敬畏和信仰,尽管在人类早期,这种信仰尚没有被社会化。

藏银

藏银到底是什么?其实藏银并不是银子,而是通行于西藏、尼泊尔地区的饰品银,主要成份包括镍、铜等,并不是说金属元素。对于藏族人来说,藏银其实就是白铜,其含银量只有30%。藏银是怎么来的藏银是一种名称,更是一种工艺,在解放前西藏和贫穷落后还是农奴制,银很少。为了避免碱性毒就把银加在别的金属里面,时间长了就成了一种工艺。真正的藏银,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当你在上面用手拭擦时,手上会变黑,这是一种碳黑,非金属黑;并且质地较软,可以弯曲很大程度也不会折断。而假货所用的材质不含银,显的较硬,有脆性,易折断,所以在购买时遇到了有这种变黑的现象就说明是银!藏银和纯银的区别是什么?一般情况下,藏银和纯银是不同的两种材质,藏银含银量比较低,只能算作是合金,纯银的含银量会比较高,价值也会相对高一点。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藏银和纯银的区别是什么藏银不完全是银,只是合金,纯银就是银。1、藏银和纯银的区别:纯银饰品做工来看,确实比藏银饰品要精致一些,且镶的石头大都是真正的松石、红珊瑚等,石头的品质较好,其亮度也比藏银要强一些,藏银相较之下,更显古朴原始一些,纯银饰品当然也比藏银贵很多。2、纯银是指含量接近100的金属银。但由于银是一种活跃的金属,容易与空气中的硫起化学反应,生成硫化银而使其变黑,因此生活中的“纯银”一般指含量99.99%的白银或者含量92.5%的925纯银。藏银则是一种合金。3、藏银是白铜(铜镍合金)的雅称,传统上的藏银为百分之三十银加上百分之七十的铜。藏银的含银量比较低,这是因为在解放前西藏银很少。

唐卡

先普及一下,唐卡是什么?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是那种充满藏式风情的宗教卷轴画。也叫唐喀。关于它的起源的话,有学者称是随佛教由印度传来。因为它和印度的古老宗教画布“钵陀”在选材和画布比列上都几近相同,都是选用棉布为底,画布为正方形,比例为4:3。还有传说称在五世达喇阿旺罗桑嘉措所著的《释迦牟尼·水晶宝镜》书中记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一幅吉祥天母女身像,在蔡巴万户长时期,国竹西佛看到了这幅女神像,将此作为装藏,放在身像里了。这也就是唐卡的前身。虽然还有其它的说法,但是这两种是公认度比较高的。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早期的唐卡,绘制内容多以宗教为主,后随着唐卡艺术的发展,内容也涉及了历史、政、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因此,唐卡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宗教类和非宗教类两大类。其中宗教类包括:曼荼罗画、本生、集树会、祖师像、生活传记、诸佛菩萨、本尊护、空行、罗汉、生死轮回图、西方极乐世界等。而非宗教类包括:历史、传说故事、天文历算、藏医药学等。唐卡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盛衰、融合、传承,直至元朝时期,唐卡的发展才逐步稳健,此时期的唐卡艺术风格凸显,并形成了四大画派:勉唐、噶玛噶孜、热贡、钦则画派。

风干肉

风干肉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种藏族食品,这一美食的诞生与游牧民族的迁徙习惯有关。游牧民族在迁徙的过程中,学会了就地取材,制作风干牛羊肉。在低温下风干的牛羊肉便于携带、不易变质,成为广受藏族民众欢迎的美食。藏们爱吃肉,而且很多藏都有自己的畜牧,到了年节的时候当然要吃肉来庆贺。但每次都要宰杀一整只牛羊,一般家庭根本吃不了。为了杜绝浪费,西藏想了个好办法,就是在年底温度低的时候宰杀牲畜,这时,牲畜的肉质为肥美,而且有利于肉的保存,宰杀完后,他们将牛羊肉切成小条,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让它自然风干。这样挂上一年之后,藏们就有吃不尽的牛羊肉了。这样制成的肉不但保持肉的美味,而且酥脆有嚼头,特别耐吃。在西藏地区,吃肉是有讲究的,牛肉要吃牦牛肉,羊肉要吃绵羊肉。藏信奉的教条中规定,不能食不洁之肉,除了蹄子的数目是偶数的动物,其他的都是不洁之物。西藏不吃山羊肉,他们认为山羊肉是羊肉中的次品,更有谚语说:“山羊肉上不了席。”而且,狗肉和鱼肉也是不能吃的,在西藏心中,狗是长居寺庙的动物,不但不能吃,连打都打不得。西藏有句古语:“不要打寺院中的狗,这样寺中的喇会伤心的。”在西藏,狗常居于寺院之中,被视为神物。西藏的湖泊清澈明净,藏更把湖视为圣洁之地,湖中的鱼被视为水神的象征,所以更不能食用。牦牛是草原地区特色养殖,其肉质鲜美有劲道,牦牛肉含有人体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使用牦牛肉不同于其它肉类那样,经常食用牦牛肉,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以及一部分矿物质,对于人体健康成长是极有好处的。

金耳菌

金耳菌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南北美洲,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山西、福建、陕西、吉林等地,静儿菌丝体不具备分解木质纤维的能力,在生长发育中需要一种特定的生物因素耳友菌帮助,耳有菌是一种木腐菌,能够分解木材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物质素,提供易于金耳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一、生长条件;1、营养;金耳菌丝体无惧被分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分解木质纤维素由耳友菌来完成,是一种分解能力较强的木腐菌,与银耳的耳友菌又有很大的区别,银耳的耳友菌不具备分解木质素的能力,因此在人工栽培中,可用木屑或者棉籽壳等为主料,添加适量的麸皮、玉米粉、石膏、过磷酸钙等为辅料,配制的培养料可以满足金耳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成分。2、湿度;菌丝体生长发育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要保持在药水比例1:1.3左右,初二阶段空气湿度控制在85至90%,空气湿度低于80%,子实体容易发生干燥,空气湿度高于90%,容易引起杂菌污染,易发生烂耳。3、温度;适宜菌丝体生长的温度在24℃左右,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在5至33℃,温度低于10℃时,菌丝体生长缓慢,温度高于35℃时,菌丝体停止生长;至于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8至23℃,适宜子实体生化的温度范围在22℃左右。4、光照,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形成阶段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子实体生长快、色泽深、呈橙红色,光照不足子实体颜色浅淡。5、空气;金耳菌是一种喜好氧气的菌类,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新鲜的空气,特别是子实体发生阶段,更要加强通风换气。

联系人:李朝军

联系电话:13398040899

邮箱:1679369759@qq.com

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羊达乡通嘎村航龙钢铁物流园6栋6-1-15

 
www.diyiboli.com